2019-2020 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第 35 讲 孙中山的民主追 求
[考 纲]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课 标]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的作用。
一、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1.背景
面对鸦片战争后亡国灭种的危机,许多志士仁人的各种变法救国主张均告失败。 2.三民主义的思想理论渊源
(1)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吸收了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和美国的“民主、 民治、民享”。 (2)中国传统思想:民生主义受中国传统文化中“______”思想影响。 (3)其他思想:孙中山信奉进化论,欣赏美国亨利·乔治的“单税社会主义”思想, 盛赞马克思的《资本论》。 3.三民主义 (1)提出:1905 年 8 月,孙中山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 “__________,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并于 11 月,在《民报》 发刊词中,将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 ①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州贵族对 中国的专制统治,是三民主义的前提。
?②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
? 主要内容 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
? 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③民生主义:解决以
为中心的财富重新
? 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①三民主义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的
利
?? 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民主权利和
?? (3)评价
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 共和国政府。
?②孙中山还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制定颁发了第一
?? 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易混易错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反对的是满州贵族的统治,实质是反对封建专制制 度,到了新三民主义才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 二、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__________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2)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2.主要内容 (1)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 (2)民权主义:是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3)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__________”。 3.评价 (1)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 20 世纪 20 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与发展,是指导 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中国新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__________。 (2)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依据和体现这一 思想理论体系所确定的重要政策原则。 (3)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4)三民主义学说是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__________的民族特色,并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 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三民主义
主题 1 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1)时代特征: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并不断深化。
(2)历史教训:辛亥革命前,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相继失败。
(3)社会基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
治舞台。
(4)革命实践:孙中山放弃改良思想,走上革命道路,逐步提出三民主义的思想。
(5)欧美启示:欧美主要国家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走上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道路的
成功启示。
主题 2 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认识
史论
对应纲领的 内容
思想内涵
进步性
局限性
民族 主义
民 权 主 义 民 生 主 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 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
独立自主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国,完成政治革命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 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这些主张表达了资 没有提出明确的
产阶级在政治上和
反帝口号
经济上的利益和要 不是真正的人民
求,反映了中国人民 主权,民权主要是
要求民族独立和民 资产阶级性质的
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民权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 没有彻底的土地
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革命纲领,不能解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 决农民的土地问
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题
史料 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 原因之一是如图的三把利剑,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完了。
此史料反映了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三把利剑所向为“清”,反映了清政府成为当时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
新三民主义
主题 1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 关于民族主义,旧三民主义只强调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涉及中国近代最严峻的 民族问题——反帝。而新三民主义则认为,民族主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 帝国主义侵略;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这就抓住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与中共的反帝主张相一致,也有利于团结各民族被压迫的民众一起反帝争取解放。 史料 1924 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一个新思 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 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单地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 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 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 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 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要提倡民族主 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去打破二万万五 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 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本史料阐明了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 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义。史料 还表明,孙中山之所以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主要由于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 求得独立,但国际和国内出现忽视和否定民族主义的倾向。
主题 2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图示:
(1)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都是民主革命新时期的产物。 (2)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符合中国革 命的实际要求,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革命的真实反映。
(3)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相互依托,但不可混为一谈。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是 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具体方针,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没有三大政策,就无
从体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没有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就不可能形成思想体 系,无法在民主革命实践中充分发挥其功能。 (4)就具体内容而言,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 中国独立富强的精神,“联俄”“联共”是反帝的必然。“民权主义”期盼的是中国 国民的真正自由平等和人权,即“唤起民众”。中国是农业大国,“唤起民众”必然 唤醒工农,“扶助农工”实际上是新“民生主义”的具体实施。
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
民族 主义
三民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 洲贵族统治
新三民主义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 义的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
平等
新发展
突出反帝;争取 民族独立
民权 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 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
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 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
得享有一切自由权利
主张普遍平等的 民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提出“耕 者有其田”的主张
关注工农生活
例 1 (xx·重庆高考)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 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答案 A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选项之意哪个符合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的含义。根据所
学可知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
例 2 (xx·大纲全国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
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
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
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
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
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
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
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答案 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国家权力属于全
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
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一是通过出处把握言论者的身份;二是解答要求“异同”包括相
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首先要根据材料概括王韬和孙中山的主张,材料一中王韬主
张“君民共治”“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材料二中孙中山主张
“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
民所共享”,然后进行比较分析。
命题感悟 本讲命题的知识切入点主要是对三民主义的内涵的理解,从近两年新课标
地区高考命题来看,单独命选择题的情况少见。能力立意上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
运用。
命题思想一 隐含社会热点 题点 植树节的来历 1.孙中山先生在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
这一理念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并规定每年 3 月 12 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传统。孙中山关心
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命题思想二 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
题点 主干知识——孙中山的革命追求
2.孙中山曾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
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对这段话中的“忠”,
下列理解中最准确的是
()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要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强调了国家民族意识
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题点 核心概念——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
3.1924 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
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
A.武装夺取政权
B.走十月革命道路
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
命题思想三 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
题点 新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
4.孙中山早期提出:“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
念是很深的……由这种观念推广出来,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孙中山这
番讲话强调
()
A.实现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
B.维护宗法体系的传承
C.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推翻满清政府,复兴汉族政权
命题思想四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题点 运用三民主义之平均地权解读材料
5.“1905 年,孙中山明确把‘平均地权’作为民生主义的核心,并解释其含义是:核
定天下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土地增值归国家所有,以防止贫富悬殊而实现国
民共享国家财富。”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的精神 ②关注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的问题
③注重缩小贫富差距 ④彻底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②③ D.①②③④
课时规范训练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面对中国人在西方列强侵略面前所表现出的浑浑噩噩、萎靡不振的状况,孙中山将
民族问题作为三民主义的首要问题提出来,开创了近代思想文化运动的更高的奋斗目
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被赋予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内容和新含义。这体现在
()
①将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相结合 ②建立统一民族国家与明确的反帝主
张相结合 ③推翻封建制度与建立共和制度相结合 ④建立统一民族国家与共和制
度相结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2.以“创立民国”为内涵的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学说的核心部分。民权主义从理论
上看
()
A.是孙中山设计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
B.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
C.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D.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政权问题
3.“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是孙中山晚年在中国共产党和第三国际
的帮助下,于新旧民主革命转变时期重新寻找革命途径所作出的重大决策。“三大政
策”是
()
①实现新三民主义的方法和手段 ②统一战线中占主导地位的国民党的执政原则
③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和核心 ④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蕴含着新三
民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制定颁发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此文献“仿法国式之
责任内阁制:盖当时之参议院为抑制袁世凯之野心,乃将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
大纲》之总统制改为内阁制使袁世凯成为虚位总统”。可见,《临时约法》的颁布( )
①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力求运用法律巩固革命成果 ②约法进一步削弱了参议院的
权力 ③是根据当时条件下交出政权的急迫需要,违反关于政体设计的理性分析
④反映了较为浓重的人治色彩,因人立法,法随人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写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
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
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其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准
确理解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
()
A.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
B.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
C.满洲贵族专制的统治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
D.满洲贵族专制的统治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
6.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称之
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材料中的“三民主义”
()
①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 ②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③具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④是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
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
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
基层同盟会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8.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
以异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
万倍于满洲。”这表明他
()
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B.主张开明君主专制
C.认识到了三民主义的一些不足
D.不主张革命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
意义是
()
A.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
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10.1920 年 11 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
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
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
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明确要求反对帝国主义
C.明确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D.特别重视民生主义
11.孙中山认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
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
A.消灭私有制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
B.“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
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12.1924 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这在客观上反映了
()
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剧 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 ③中国
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 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
革命阶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正的统一民族主义国家和国内的和平,非打倒军阀和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是永远建设不成功的。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民族主义,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
立的中国。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即试
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达到两个目的:其一,消除国民经济生活中贫富悬殊和贫富尖锐
对立的社会现象;其二,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不是夺富
人田为己有”。而是由国家统一核定地价。——《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 国民党之主义:(1)民族主义。有两方面的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二则中国境内各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而凡卖国罔民以黎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间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
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
权;二曰节制资本。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
(1)材料三与材料二比较,孙中山的思想有什么变化?孙中山思想的变化说明了什
么?(12 分)
(2)材料一、三的相同点是什么?它反映了什么史实?(8 分) 14. 2011 年 10 月 10 日是辛亥革命 100 周年纪念日,海峡两岸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
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与 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材料二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 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 年 1 月) 材料三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 1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情地指出: “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令他忧虑重重的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已经一去不 复返了,令他念兹在兹的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近几年来,国民党领导人吴伯雄、马英九等都强调“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 的遗训,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 请回答: (1)对于辛亥革命的百年庆典,很多城市展开了对庆典落户权的争夺。其中,很多人 主张在武汉举行,也有不少人主张在南京举行。你支持哪一方?请说出理由。(6 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辛亥革命“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的理 解。(6 分) (3)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何重大创新或举措?(4 分) (4)你认为当前海峡两岸人民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山精神”。(4 分)
知识整合
答案 复习讲义
一、2.(2)大同
3.(1)驱除鞑虏 (2)③土地 (3)①政治、经济 民族独立
二、1.(1)共产国际 2.(3)耕者有其田
3.(1)政治基础 (4)爱国主义
命题探究
1.D 2.C 3.D 4.A 5.A
课时规范训练
1.C 2.D 3.A 4.B 5.A
6.D 7.A 8.C 9.D 10.B
11.B 12.A
13.(1)材料三是对材料二的重新解释:民族主义由反满发展为反帝自求解放,国内各
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
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民生主义则突出了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和扶助
农工政策密切结合。说明孙中山不屈不挠地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是一位真正的
民主主义革命者。
(2)相同点:是都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
孙中山已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使其成为国
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14.(1)武汉: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起义影响下清朝统治土崩瓦
解;作为辛亥革命的发源地,辛亥首义的旧址、遗迹和纪念建筑众多。
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地;南京有中
山陵等与孙中山密切相关的纪念场所。
(2)政治上:推翻清政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经济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
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3)创新或举措: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与共产
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掀起国民大革命。
(4)两岸应摒弃前嫌,共同完成国家统一;应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